双层运营体系下数字支付系统的独立生存与发展策略

·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围绕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前景发表主旨演讲,重点阐述了数字支付系统的生态建设与政策导向。他强调,在双层运营体系中,政策制定需保障数字支付系统实现独立生存,并通过合理的价格机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数字货币与支付系统数字化的内在联系

周小川指出,支付系统的数字化与货币的数字化是数字金融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他倡导采用广义的数字货币概念,而非狭义界定,以更全面地推动金融体系创新与服务升级。

在广义框架下,数字货币的发展应注重系统兼容性与多元协同,避免因概念局限而阻碍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


双层运营体系的核心特征与动态演进

周小川深入解析了双层运营体系的结构与机制:

这一体系具有动态竞争、多元并存的特点。通过机构间的竞争,系统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并激发创新活力。尤其在大国经济体中,多元共存与竞争选优的模式更具现实意义与适应性。

针对国际上“唯有央行直接发行的才是央行数字货币”的观点,周小川指出其存在较大误导性。在央行监管框架下,商业银行账户资金(M1)具有高度安全性,不属于商业性货币,更不宜与某些稳定币或加密资产混为一谈。


数字支付系统的独立生存与收费机制

周小川特别强调,政策制定需确保数字支付系统能够实现经济上的独立生存。具体而言,应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允许系统通过服务收费维持运营。缺乏收费机制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因此,设立透明、合理的收费机制不仅是商业可持续的要求,也是防范金融风险、保护用户权益的关键举措。


数字支付系统的核心原则与发展方向

周小川提出,数字支付系统发展应坚持以下原则:

  1. 安全可靠:保障系统稳定与用户资金安全;
  2. 便捷高效:提升操作体验与处理效率;
  3. 低成本运营:通过技术优化降低服务成本;
  4. 反滥用与防风险:严防系统被用于非法交易与金融犯罪。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技术成本降低与系统便捷性提升,滥用数字支付系统的风险亦随之增加。例如加密资产与稳定币常被用于武器交易、毒品贩运等非法活动,需加强监管与防范。此外,打击跨境赌博与反欺诈也是当前重点工作领域。


常见问题

1. 什么是双层运营体系?
双层运营体系指由中央银行担任顶层设计与监管角色,商业机构(如商业银行、互联网平台等)具体承担服务实施的模式。该体系强调多元竞争与动态演进,有助于提升服务效率与创新能力。

2. 为什么数字支付系统需要独立收费机制?
独立收费机制可避免支付系统依赖交叉补贴或数据滥用盈利,确保其专注于提供安全、高效、专业的金融服务,同时降低业务扭曲与风险积累。

3. 数字支付系统如何防范滥用风险?
系统需强化合规监管与技术风控,重点关注非法交易场景(如加密资产用于犯罪活动),并持续优化反欺诈与反赌博机制。用户可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实时风控工具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 广义数字货币与狭义概念有何区别?
广义数字货币涵盖支付系统数字化与货币数字化的整体生态,强调多元协同与技术包容;狭义概念则仅限定于特定发行主体或技术形式,易局限创新空间。

5. 商业银行账户资金是否属于央行数字货币?
在央行监管体系下,商业银行账户资金(M1)具有高安全性,属于法定货币范畴,不同于商业机构发行的稳定币或加密资产。

6. 如何平衡便捷性与安全性?
需通过技术手段(如生物识别、区块链等)提升验证效率与数据保护能力,同时建立分层风控机制,针对不同场景动态调整安全策略。


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数字支付系统可在双层运营框架下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最终为用户提供更安全、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