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Ethereum)是一个去中心化、开源且具备智能合约功能的公共区块链平台。其核心组件是以太坊虚拟机(EVM),能够执行各种复杂的智能合约代码。以太坊使用名为“以太”(ETH)的加密货币作为交易费用和计算服务的支付手段。
截至2024年,以太币是市值第二高的加密货币,仅次于比特币,同时以太坊也是全球用户量最大的区块链之一。截至2024年6月,以太坊主网已拥有37.8万名活跃用户,几乎是2020年数量的九倍。
核心特点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存储在区块链上的程序,由各节点执行,执行程序的人需支付手续费给验证节点。这一功能使得以太坊能够支持复杂的去中心化应用。
去中心化应用(DApps)
以太坊上的去中心化应用不会停机,也无法被关闭,提供了极高的可靠性和抗审查性。
代币化
智能合约可以创建代币供分散式应用使用,代币化让用户、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利益一致。代币也常用于首次代币发行(ICO)。
权益证明(PoS)
相较于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更高效,可节省大量计算资源,并避免网络中心化。以太坊于2022年9月15日完全转换为权益证明机制。
燃料(Gas)
燃料是以太坊网络中计算和交易的手续费机制,用户需要支付Gas费来执行各种操作,包括发送以太币或其他代币。
第二层扩展方案
为了提升交易速度并减轻主链负担,以太坊开发了多种第二层扩展方案:
- 状态通道:将频繁交易的结果打包后再写入主链,例如雷电网络(Raiden)。
- 支链:通过平行链或Plasma方案将部分运算移至支链进行,只将最终结果写入主链。
- Rollup:将链上数据复制后在链外执行合约,结果压缩后写回主链,分为Optimistic Rollup和零知识证明Rollup两种类型。
发展历程
以太坊最初由Vitalik Buterin在2013年提出,旨在创建一个支持更复杂程序的区块链平台。2014年通过公开募资获得开发资金,2015年7月30日正式启动主网。
重要发展里程碑包括:
- 2016年The DAO事件及后续硬分叉
- 2017年拜占庭升级引入zk-SNARKs
- 2022年完成向权益证明的合并(The Merge)
- 2024年坎昆升级提升Layer 2网络可扩展性
以太币(ETH)
以太币是以太坊网络的原生加密货币,用于支付交易手续费和计算服务。其总供应量动态变化,受权益证明机制和网络活动影响。
以太币对其他货币的汇率可能大幅波动,例如2017年从10美元涨至1400美元,2024年价格徘徊在3000美元附近。
应用场景
以太坊的智能合约技术开启了众多创新应用:
- 去中心化金融(DeFi):借贷、交易和资产管理协议
- 不可替代代币(NFT):数字艺术品和收藏品
- 供应链管理:商品溯源和验证
- 预测市场:去中心化信息预测平台
- 物联网:设备间自主交易和协调
企业采用
许多大型企业正在测试以太坊技术:
- 微软Azure提供以太坊区块链服务
- 摩根大通开发基于以太坊的Quorum平台
- 德勤与ConsenSys合作建立数字银行项目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试验发行数字新元
常见问题
什么是以太坊?
以太坊是一个开源区块链平台,支持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其原生加密货币为以太币(ETH)。
智能合约有什么作用?
智能合约是自动执行的程序代码,能够在满足特定条件时自动执行协议条款,无需中间人参与。
以太坊如何确保安全?
以太坊通过权益证明共识机制和分布式节点网络确保安全性,所有交易和合约都经过加密和验证。
Gas费是什么?
Gas费是以太坊网络中执行操作所需支付的手续费,用于补偿验证者提供的计算资源。
以太坊与比特币有何不同?
比特币主要作为数字货币使用,而以太坊更注重支持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具有更强大的编程能力。
如何购买和存储以太币?
以太币可以通过加密货币交易所购买,并存储在兼容的钱包中,包括硬件钱包、软件钱包和移动钱包。
未来展望
以太坊持续进行技术升级,包括分片技术和零知识证明等创新,旨在提高网络吞吐量和降低交易成本。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坊有望在数字经济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24年7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了多个现货以太坊ETF,2025年4月进一步批准其期权交易,标志着以太坊在传统金融体系中的接受度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