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報稅季加密貨幣課稅指南:政策解析與實務要點

·

一年一度的報稅季即將在五月登場,加密貨幣是否需要報稅、如何申報已成為投資人熱門話題。財政部今年一月向立法院提交的「加密貨幣所得課稅規定」書面報告,首次明確揭露了現行課稅原則與分類標準。

加密貨幣在台灣的法律定位

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官方定義,加密貨幣在台灣被歸類為「虛擬通貨」,並非法定貨幣或支付工具。賦稅署長宋秀玲在立法院備詢時明確表示,由於加密貨幣不具貨幣地位,交易獲利時應依照《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7類規定課徵所得稅。

目前國稅局已運用專業工具查核交易記錄,檢視是否有短漏報情形。未來虛擬資產專法實施後,財政部將進一步強化查核機制,確保租稅公平。

兩大分類課稅標準解析

財政部報告將加密貨幣所得課稅分為「具證券性質」和「非證券性質」兩大類別,適用不同課稅規則。

具證券性質加密貨幣

證券性質虛擬通貨指具備流通性並符合投資相關法律規定的虛擬資產。目前主管機關尚未將比特幣、以太幣等主流加密貨幣明確歸類為證券。

非證券性質加密貨幣

此分類較貼近當前多數加密貨幣的實際狀況,課稅方式如下:

財產交易所得計算實務

加密貨幣交易獲利與其他資產類別相同,需申報「財產交易所得」。具體計算公式為:

應計稅所得額 = 加密貨幣賣出價格 - 買入成本 - 相關費用

這項所得將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總額計算最終稅額。納稅人應妥善保存交易記錄、錢包地址和成本證明,以備稅務機關查核。

👉 獲取最新稅務計算工具

立法趨勢與政策展望

加密貨幣課稅已成國際間重要議題。台灣虛擬通貨產業正式進入監管新階段,所有業者須在期限前完成登記,「虛擬資產管理專法」草案預計今年6月底前送交行政院審查。

立法委員葛如鈞指出,政府對加密貨幣稅務立場應保持一致,不應在熊市質疑其價值卻在牛市急於課稅,而應以促進產業發展為出發點設計政策。羅明才委員也建議,在產業萌芽階段暫不宜課稅,待組織成熟後再行討論。

財政部將配合專法實施,強化加密貨幣交易課稅與申報機制,未來相關稅務規定可能隨專法通過而調整。

常見問題

加密交易獲利一定要報稅嗎?

是的。根據現行稅法規定,加密貨幣交易獲利屬於財產交易所得,應併入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未申報者經查獲可能被補稅並處罰鍰。

如何證明買入成本?

納稅人應保存交易所交易記錄、錢包轉帳明細、銀行匯款證明等文件。建議定期整理交易流水,明確標註每筆交易的日期、金額和幣種。

虧損可以抵稅嗎?

目前財產交易損失可在當年度財產交易所得中扣除,扣除不足者得在後三年度扣除。但需提供完整交易記錄證明虧損事實。

海外交易所交易需要申報嗎?

無論透過國內或海外平台交易,只要符合台灣稅務居民身份,加密貨幣交易所得都應依法申報。國稅局已建立跨境金流追查機制。

挖礦收入如何課稅?

挖礦所得屬於營利所得,應按收入減除相關成本費用後計算所得額。個人挖礦需併入綜合所得稅,企業挖礦則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何時實施新課稅規則?

虛擬資產專法預計今年六月送審,通過後財政部將公布細則。現階段仍依現行稅法規定申報,建議密切關注財政部最新公告。

重要提醒

本文內容僅為一般性資訊分享,不構成稅務建議。實際申報時應諮詢專業稅務人員,並以財政部最新公告規定為準。加密貨幣稅務規範可能隨時調整,納稅人應主動關注法規更新動態。

妥善保存交易記錄、了解課稅原則、及時申報繳稅,是每位加密貨幣投資者應盡的義務。透過合法合規的稅務規劃,既能避免受罰風險,也能為產業健全發展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