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听过这些观点:“支撑被测试得越多就越强”、“支撑与阻力是图表上的线”、“止损应设置在支撑与阻力位”?如果遵循这些“理论”,长期来看可能会造成亏损。因为这些是关于支撑与阻力交易策略的最大误区。
不必自责,这些内容常被交易书籍和课程传授。但阅读本指南后,你将彻底避免这些错误。
支撑与阻力的核心认知
误区一:测试次数越多,强度越高
真相:支撑或阻力被测试的次数越多,其强度反而越弱。
支撑是图表上存在潜在买压的区域,阻力则是潜在卖压的区域。常见误解认为多次测试会强化这些区域,但事实恰恰相反:市场在支撑位反转是因为大额订单(如机构或聪明资金)的买入推动价格回升。若市场反复测试支撑,这些订单将逐渐被消耗殆尽。一旦买盘枯竭,还有谁能推动价格上涨?
专业提示:
- 上升趋势中的低点逐步抬高(上升三角形)通常导致突破。
- 下降趋势中的高点逐步降低(下降三角形)通常导致跌破。
误区二:支撑与阻力是“线”
真相:支撑与阻力是“区域”,而非精确的线。
若将其视为线,会面临两种问题:
- 价格未达预期线:市场接近但未触及你设定的线,导致错过交易。
- 价格过度穿透:市场短暂突破线后回调,形成假突破,误导交易决策。
解决方案:将其视为区域。原因在于两类交易者:
- 害怕错过者(FOMO):价格接近支撑时立即买入。
- 追求最优价者(Cheapo):在支撑最低点挂单买入。
两者行为差异使得价格在区域内波动,而非固定线。
误区三:支撑与阻力必须是静态的
真相:支撑与阻力可以是动态的,随时间变化。
除水平支撑阻力外,动态支撑阻力同样重要。两种识别方法:
- 移动平均线:如20日或50日均线,可标识动态支撑阻力。
- 趋势线:通过对角线连接价格高低点,形成动态区域。
专业提示:无论静态或动态,均需视为区域而非线。
交易执行的关键技巧
误区四:止损应紧贴支撑阻力位
真相:紧贴设置止损是最易被击中的位置。
市场常故意触发这些密集止损区。两种改进方法:
- 保持安全距离:使用平均真实波幅(ATR)指标,将止损设在支撑低位减去ATR值的位置。
- 等待收盘确认:仅当价格收盘突破支撑或阻力位后再止损。
误区五:远离支撑阻力位交易
真相:靠近支撑阻力位交易才能优化风险回报比。
许多交易者在价格远离支撑阻力时入场,需设置大额止损,风险回报比差。耐心等待价格回归这些区域,可缩小止损范围,提升盈利潜力。
专业提示:提前标注支撑阻力区域,仅在这些位置附近寻找交易机会。若价格处于其他区域,保持观望。
识别突破时机的技巧
支撑阻力突破并非随机,通常伴随以下特征:
趋势环境:
- 上升趋势中,阻力易被突破。
- 下降趋势中,支撑易被跌破。
- 积蓄现象:价格在支撑位整理而非快速反弹,表明买压不足,可能预示跌破。反之亦然。
实战策略:利用突破交易者获利
交易是零和游戏:反转交易者盈利时,突破交易者亏损,反之亦然。以下策略旨在从突破交易者的损失中获利:
- 标注支撑阻力区域。
- 等待价格定向移动至该区域。
- 观察价格是否出现反转信号(如K线排斥)。
- 下一根K线入场,止损设在摆动高低点外。
- 盈利目标设定为前次摆动高低点。
注意事项:
- 该策略非“圣杯”,需严格风险管理。
- 每笔交易风险不超过账户资金的1%。
常见问题
1. 如何定义支撑阻力区域的宽度?
- 客观方法:使用ATR值,将支撑位加减1.5–2倍ATR值形成区域。
- 主观方法:观察价格在区域内的行为,如反弹深度和速度,动态调整区域范围。
2. 突破是否需要高成交量配合?
研究表明,成交量对突破真假的影响较小。价格行为本身更具参考价值。
3. 积蓄(Buildup)是否等同于积累(Accumulation)?
否。积蓄指价格紧密整理、K线重叠,难以识别高低点;积累则是区间震荡,高低点清晰且价格规律摆动。
总结与行动
本文揭示了支撑阻力交易的五大真相:
- 多次测试反削弱强度。
- 区域优于线条。
- 动态工具辅助识别。
- 止损需远离密集区。
- 贴近交易优化风险回报。
掌握这些核心逻辑,结合策略执行与风险管理,方可提升交易胜率。👉 探索实时交易工具
最终提醒:市场永远存在不确定性,唯一不变的是通过持续学习与纪律执行,方能在博弈中积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