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向权益证明(PoS)的转型即将到来,“合并”(The Merge)作为其关键一步,已完成90%的测试进程。这一重大协议层变革将彻底告别挖矿机制,转向由验证者质押ETH并维护网络的模式。在这一背景下,ETH的供应分布与历史分配再度成为社区关注的焦点。
以太坊合并的核心意义
以太坊的合并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其经济模型的根本转型。验证者需质押ETH以参与新区块的生成和验证,并以此获得奖励。这意味着ETH持有量直接关系到用户参与PoS共识的能力。同时,合并也将重塑ETH的发行机制与货币政策。
回顾以太坊众筹:2014年的关键42天
要理解当前ETH的供应格局,需回溯至2014年7月22日至9月2日的众筹期。这场历时42天的销售是以太坊创世的前提,也为如今的供应分布奠定了基础。
众筹模型与激励机制
以太坊借鉴了早期加密货币项目的众筹模式,使用比特币作为筹款媒介。参与者向指定地址发送BTC,按预设比例获得ETH。销售设置了阶梯价格机制:
- 前两周:1 BTC = 2000 ETH
- 随后价格逐步上升,最终比例为1 BTC = 1337 ETH
这一设计鼓励早期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始ETH的集中程度。
众筹数据总览
根据Coin Metrics ATLAS数据统计,众筹期间:
- 筹集比特币总数:31,000 BTC
- 当时美元价值:约1830万美元
- 售出ETH总量:6000万枚
- 参与交易笔数:8437笔
- 平均每笔购买额:3.65 BTC(约7000 ETH)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周的销售即售出约5000万ETH,占比超过80%。
创世分配与当前供应占比
除了公开售出的6000万ETH外,还有约10%分配给了早期贡献者,另外10%预留予以太坊基金会。因此,以太坊网络启动时的初始总供应量约为7200万ETH,分布在8893个地址中。
供应量随时间的变化
随着PoW挖矿持续进行,ETH不断增发:
- 当前总供应量:约1.2亿ETH
- 自创世以来新增发行:近5000万ETH
- 创世账户持有ETH占比:从最初100%降至目前约2%
这意味着,尽管初始分配集中度较高,但通过挖矿释放和市场流通,早期参与者持有的份额已被大幅稀释。
创世账户的动态变化
数据显示:
- 超过92%的创世地址曾移动过其ETH;
- 仅693个地址从未转出过ETH;
- 当前创世账户仍持有的ETH总量约为266万枚。
部分持有者可能已将资产转移至交易所或新地址,因此实际控制者并未发生本质变化,但链上分布更为分散。
众筹的历史意义与争议
ETH众筹是加密货币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创世事件之一。其以BTC为募资媒介、面向全球开放参与的模式,为后续众多区块链项目树立了范式。
尽管多年来对其初始分配是否存在过度集中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众筹的成功反映出市场对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平台的高度期待。它既是一次技术众筹,也是一场社区运动,为以太坊生态的早期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资金与社群基础。
常见问题
Q1:什么是以太坊合并?
合并是以太坊从工作量证明(PoW)转向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的关键升级。它将终止挖矿,转而由质押ETH的验证者负责出块与网络安全。
Q2:众筹期间ETH的分配是否高度集中?
众筹前两周售出大部分ETH,且设置购买上限为500 BTC。尽管存在大额购买者,但平均购买规模为3.65 BTC,参与地址数近9000,具备一定分散性。
Q3:创世账户现在仍控制多少ETH?
目前创世地址持有的ETH约占总供应量的2%,较2018年的约5.8%进一步下降,反映出资产逐步流通和分散化趋势。
Q4:合并对ETH货币政策有何影响?
合并后将大幅减少新ETH的发行量。预计年增发率将从约4.3%降至0.3%–0.5%,可能提升ETH的稀缺性。
Q5:如何参与ETH质押?
用户可通过质押32 ETH成为独立验证者,或通过质押服务商及交易所参与联合质押。👉获取详细质押指南
Q6:早期众筹参与者是否影响当前网络治理?
PoS机制下,验证权力与质押量相关,但创世账户持有占比已较低。治理更依赖广泛持币者与生态参与者,而非早期寡头。
随着合并临近,以太坊正步入其发展史上最关键的时代。从众筹到PoS,从创世分配到广泛流通,ETH的经济生态不断演化,而其核心愿景始终未变:构建一个开放、可编程且去中心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