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大公司在以太坊生态中的核心布局与创新实践

·

超过 50 家非加密原生企业已选择以太坊或其二层网络(L2)作为创新基石,涵盖路易威登、阿迪达斯等时尚巨头,以及德意志银行、PayPal 等金融领军者。这些企业并非聚焦于通用市场基础设施(如交易、托管或合规服务),而是深耕加密原生领域:NFT、现实世界资产(RWA)、开发者工具及二层网络解决方案。其中,金融机构尤为活跃——在20家布局加密特定基础设施的银行与资管公司中,半数正通过以太坊发行RWA。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些传统企业在以太坊生态中的核心应用场景与战略动向。

以太坊生态的三大板块

加密货币行业可划分为三大核心板块:

传统企业正超越简单适配现有服务,转向开发唯有区块链才能实现的新产品。目前至少有55家非加密原生公司在以太坊或Polygon、Arbitrum、Base等L2上构建项目。

NFT:品牌数字化的核心载体

NFT已成为奢侈品牌与高端制造商的首选试验场。路易威登、蔻驰、保时捷等企业曾在2021–2023年NFT热潮中积极发行代币,但2025年仍持续投入的企业大多集中于游戏领域,且主要基于以太坊L2而非主网。

游戏与NFT的融合实践

这些案例凸显L2网络的可扩展性对高频链上交互游戏的关键支撑。👉 探索更多链游开发策略

现实世界资产(RWA)的链上崛起

金融机构是RWA代币化的主力军。在20家布局加密设施的金融机构中,13家选择以太坊及其L2发行RWA,资产类型涵盖政府货币基金、债券等。以太坊的RWA总价值几乎是第二大区块链Stellar的十倍,而ZKsync等L2的RWA规模甚至超越Stellar。

标杆案例:贝莱德的BUIDL基金

贝莱德于2024年3月在以太坊推出美元机构数字流动性基金(BUIDL),现已成为全链第三大代币化基金。该基金通过与Securitize、纽约梅隆银行合作,为投资者提供美元收益、即时结算及传统与DeFi市场互操作性。此后,贝莱德还将基金扩展至五个额外网络,其中三个为以太坊L2。

截至2025年2月,以太坊上已发行超160种RWA,分布於6万个活跃钱包,不含稳定币。RWA总值在过去一年增长三倍,印证其加速渗透传统金融的趋势。

稳定币:机构竞逐的新赛道

部分金融机构在推进RWA的同时,亦涉足稳定币发行:

以太坊稳定币流通量一年内增长70%,占全市场份额超50%。Galaxy Research预测,2025年稳定币总供应量有望突破4000亿美元。

监管与市场双驱动

美国SEC委员Hester Peirce在2025年2月的声明中明确提及“通过代币化实现传统金融现代化”,为RWA与稳定币提供政策暖风。同时,Stripe以10亿美元收购稳定币平台Bridge,进一步催化传统机构入场。

可扩展基础设施:企业级区块链的定制需求

以太坊虽为机构首选,但其性能局限推动企业转向L2解决方案:

这些实践表明,企业需可定制、合规且高性能的链上环境,以太坊L2成为平衡去中心化与实用性的关键路径。

常见问题

Q1: 传统公司为何选择以太坊而非其他区块链?
A: 以太坊拥有最长的正常运行记录、最广泛的加密用户覆盖及高度去中心化特性,同时其L2生态提供了可扩展且合规的解决方案。

Q2: RWA代币化对传统金融有何价值?
A: 代币化提升资产流动性、实现即时结算、增强透明度,并打通传统金融与DeFi市场的互操作性。

Q3: 企业开发L2网络是否违背以太坊去中心化原则?
A: 企业L2通常需在自治与合规间权衡。尽管存在控制争议,但此类探索推动了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实践。

Q4: NFT在游戏中有何具体应用?
A: NFT可代表游戏资产所有权(如车辆、道具),玩家可跨平台交易、使用,甚至兑换实体商品,增强沉浸感与经济价值。

Q5: 稳定币的增长动力是什么?
A: 支付效率提升、跨境结算成本降低、监管框架逐步明确,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稳定币扩张。

结语

NFT与RWA构成传统企业在以太坊生态的双主线。游戏驱动NFT在L2的复兴,而RWA与稳定币则重塑金融基础设施。以太坊通过L2扩展实现性能与安全的平衡,为传统企业提供合规创新土壤。2025年,随着合作深化与监管清晰化,以太坊有望进一步成为非投机性加密应用的发源地。👉 获取实时链上数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