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范围内数字支付、跨境金融及加密资产监管领域动态频繁,从亚洲到欧美,多项新政策、新服务与新合作相继落地。香港新批4家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中银香港推出24小时跨境人民币清算服务,俄罗斯开始在对外贸易中使用比特币等事件,标志着金融科技与数字资产正在更深层次融入全球贸易与金融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提速
广州市近日印发《广州市关于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将大力推动金融科技改革创新。
- 深化试点机制:积极推广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及数字人民币试点,利用大湾区优势打造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
- 拓展应用领域:探索跨境数据、保险、资管及产业链金融等更多领域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机制,旨在提升经营管理能力、服务效率与风险控制水平。
同期,CIPS跨境保函业务试点在上合示范区启动,这一通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运行的服务,为银行与银企间跨境担保业务提供了高效的信息支持。
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多点开花
数字人民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正逐步扩大。
- 交通银行桂林分行成功落地货币桥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业务,利用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优势,实现首笔业务突破。
- 义乌市在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中,明确将有序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贸易领域的试点,构建符合中小商品贸易特点的本外币账户体系,便利中小微企业资金结算。
- “义支付”平台目标2025年跨境支付交易规模达50亿美元,2026年突破100亿美元,为贸易出海提供合规、安全、高效的支付解决方案。
跨境支付生态持续扩大
跨境支付服务商与银行机构积极拓展合作伙伴网络与服务能力。
- Alipay+宣布扩大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目前覆盖35家国际支付合作伙伴,连接66个市场的9000多万商家,除支付外还提供应用内目的地营销与数字生活方式解决方案。
- 中银香港自12月23日起提供24小时跨境人民币清算服务,通过香港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及快速支付系统,助力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 韩国NAVER Pay全面支持微信支付,成为韩国唯一一家同时支持银联、Alipay+和微信支付三大中国支付平台的服务商。
全球监管与合作新进展
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与组织也在积极调整政策,深化合作。
亚洲地区
- 香港金管局与阿联酋央行签署谅解备忘录,同意就债务资本市场及相关金融市场基建建立互联互通,促进跨境债务证券发行与投资。
- 香港证监会新批准4家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获牌,包括HKbitEX、Accumulus等机构,持牌提供商总数增至7家。
- 印尼央行推出三项新BI-FAST服务,包括批量转账、按要求付款和直接借记转账,于12月21日正式实施。
欧美与其他地区
- 土耳其出台更严格的加密货币反洗钱法规,要求交易额超过425美元的用户必须提交身份信息,新规将于2025年2月生效。
- 俄罗斯财政部长证实,企业已开始在国际支付中使用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以应对西方制裁,并计划进一步扩大这一实践。
- 伊拉克出台数字支付法,鼓励企业采用POS机、电子钱包及在线支付工具,推动向数字银行与手机银行业务转型。
收购与整合活跃,安全威胁并存
金融科技领域并购活动持续活跃,但网络安全风险亦不容忽视。
- 万事达卡完成对网络安全公司Recorded Future的收购,旨在通过威胁情报与AI分析增强服务能力。
- 支付公司Fiserv宣布收购灵活用工支付平台Payfare,交易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成。
- 欧洲航天局官方商店遭黑客攻击,用户支付卡信息在结账时被窃取,页面截至发稿仍未恢复。
常见问题
Q1: 数字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
数字人民币具有结算效率高、交易成本低、可追溯等特点,在跨境贸易中能够提升资金清算速度,降低汇率风险,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务。
Q2: 香港加密资产交易平台牌照的批准有何意义?
香港批准更多加密资产交易平台,表明其正在建立更完善的虚拟资产监管框架,有助于提升市场透明度、保护投资者权益,并巩固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Q3: 企业如何应对跨境支付中的网络安全威胁?
企业应选择合规且技术实力强的支付合作伙伴,采用多因素认证、加密传输等技术手段,并定期进行安全审计与员工培训,以降低数据泄露与欺诈风险。
Q4: 俄罗斯使用比特币进行对外贸易是否合法?
俄罗斯已通过立法允许在对外贸易中使用加密货币以应对制裁,企业采用比特币进行国际支付属于合法行为,但具体监管细则仍在深化实践中。
Q5: 跨境支付领域的并购趋势反映了哪些方向?
近期并购活动多集中于扩大市场覆盖、整合技术能力与增强安全服务,反映行业正通过资源整合提升综合竞争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跨境金融环境。
全球数字金融创新正在加速,从政策支持到技术应用,从区域合作到跨境支付,多方力量共同推动行业向前发展。对于企业与投资者而言,紧跟监管变化与技术趋势至关重要。👉 探索更多跨境支付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