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拟简化加密资产上市流程 强化交易所责任

·

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SC)近日公布了一项新提案,计划放宽数字资产在交易所的上市流程。根据该方案,符合特定标准的加密货币将无需经过监管机构事先明确批准,即可直接上线交易。

这一举措旨在提升数字资产上市效率,强化交易所运营方的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丰富市场产品种类,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新框架核心内容

根据最新发布的咨询文件,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提出,加密货币交易所若认为某项数字资产符合既定标准,可无需等待监管机构逐项批准,直接安排其上线交易。

然而,新规同时强调,交易所必须对其上线的每一项资产负全部责任。拟上市的数字资产需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这一调整意在平衡市场效率与风险控制,既加速产品供给,又确保底层资产具备一定安全性与成熟度。

哪些数字资产可能符合条件?

监管机构特别指出,正在向行业征集几类高风险资产是否适合交易的反馈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隐私币:如门罗币(XMR)等具备高度匿名特征的加密货币。SC指出,这类资产因透明度低,更容易被用于非法活动,存在较高的洗钱与恐怖主义融资风险。

迷因币:这类资产通常因应互联网热点或流行文化而产生,价格波动性极高,投资风险显著。

其他特定类型代币:稳定币、资产代币化产品、交易所自有代币及新兴实用型代币也受到关注。它们或因潜在利益冲突,或因市场需求有限、流动性不足而被视为具有较高风险。

👉 获取全球加密市场最新动态

强化治理与托管要求

除了调整上市机制,SC还同步提议加强客户资产保护和平台治理要求,主要内容包括:

这些措施旨在系统性提升用户资产的安全级别,增强市场信心,推动行业稳健发展。


常见问题

马来西亚新规实施后,加密资产上市是否完全无需审批?

不是。交易所虽可免去事前逐项审批,但资产必须满足安全审计公开、已在合规平台交易满一年等硬性条件,且交易所须承担全部责任。

哪些加密资产被视为高风险?

主要包括隐私币、迷因币、稳定币、交易所自有代币及流动性较低的新兴实用型代币。这些类型或因匿名性强、波动性高,或因存在利益冲突而被关注。

新规对用户资产安全有哪些具体保障?

要求用户资产独立隔离托管、平台须满足更高财务标准、设置专责钱包管理人员,并强制托管服务需由持牌机构提供,多重措施以防范资产挪用或丢失风险。

该提案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目前该提案正处于公众咨询阶段,证券委员会正在征集行业及公众的意见,尚未形成最终法规。

此举是否意味着马来西亚对加密资产全面放开?

不完全是。新框架是在坚持合规、安全、透明原则下的流程优化,实则是“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在提升上市效率的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