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完成首笔公共区块链交易,推动Web3金融发展

·

摩根大通(JPMorgan)近期完成了其在公共区块链上的首笔交易,这一举措被视为传统金融机构深度拥抱Web3生态的重要里程碑。该交易通过Ondo Finance平台结算了代币化的美国国债,并借助Chainlink技术实现了私有网络与公共区块链之间的安全连接。

交易背景与技术实现

本次交易的核心是摩根大通去中心化金融项目Kinexys的一部分。Kinexys的前身是JPM Coin,最初于2019年作为私有区块链推出,旨在弥合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之间的鸿沟。

通过Chainlink的跨链解决方案,摩根大通成功将其内部支付系统与公共区块链对接,实现了资产数据的可信互通。Chainlink Labs代币化负责人Colin Cunningham指出,这是全球主要银行首次将核心支付系统直接连接到公共区块链网络。

实体资产代币化的趋势

摩根大通的行动反映了实体资产(RWA)代币化正日益受到机构投资者的关注。根据DeFi Llama数据,目前区块链上RWA相关协议的总锁仓价值已超过120亿美元,覆盖80多个DeFi平台。

BlackRock的美元机构数字流动性基金规模接近30亿美元,过去一个月内代币化国债的机构配置资金增长约19%。这表明机构投资者对区块链赋能传统资产的兴趣持续升温。

Kinexys平台的运营规模

摩根大通于去年透露,Kinexys平台每日处理交易量约为20亿美元,其底层衍生品合约总额高达1.5万亿美元。该平台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构建,支持接近实时、全天候的跨境交易,同时显著降低交易成本。

👉 探索更多区块链金融应用场景

金融机构的Web3布局

摩根大通并非唯一积极布局Web3的金融机构。花旗银行(Citi)近期也与证券交易平台SDX合作,为高净值投资者提供私营公司股份的代币化服务。这些动向表明,传统金融正加速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潜力。

行业意义与未来展望

此次交易不仅验证了公共区块链在传统金融场景中的可行性,也为资产跨链流动提供了实际案例。未来,私有链与公有链的互联将成为金融基础设施演进的重要方向,为实时结算、资产流通和风险管理带来全新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什么是实体资产(RWA)代币化?
RWA代币化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资产(如国债、房地产或商品)通过区块链技术转化为数字代币的过程。这种操作能够提升资产流动性,降低交易成本,并增加投资的可访问性。

摩根大通使用的Chainlink技术有什么作用?
Chainlink充当了私有区块链与公共区块链之间的桥梁,确保数据在跨链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其预言机网络提供了可靠的外部数据输入,支撑了跨境支付和资产转移的信任机制。

代币化国债与传统国债有何不同?
代币化国债具备可编程性、可分割性和更高的交易效率。投资者可以持有部分国债代币,并享受近乎实时的结算体验,同时降低传统证券交易中的中介成本。

Kinexys与普通区块链支付系统有何区别?
Kinexys专注于服务机构级客户,支持高并发、大额的跨境交易,并深度融合了传统金融风控模型与区块链技术优势,在合规性和性能之间取得了平衡。

其他银行是否也有类似计划?
除摩根大通和花旗外,多家全球银行正在探索区块链应用,包括资产代币化、跨境支付和贸易金融等场景。行业普遍认为,区块链将逐步成为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共区块链交易是否安全?
公链交易通过密码学技术和共识机制保障安全性。摩根大通等机构通过结合私有链的权限控制与公链的透明度,在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取得了合理平衡。


本次交易标志着金融行业向区块链集成迈出关键一步,为未来资产无缝跨链转移奠定了实践基础。随着技术成熟和监管明晰,传统金融与DeFi的融合预计将加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