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Web3 领域的快速发展,链上生态持续繁荣,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参与各类链上交易及相关活动。然而,各种形式的链上诈骗也随之涌现,不法分子通过诱导用户授权交易或骗取私钥等手段盗取资产。
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保障自身资产安全,我们建议用户始终保持警惕并主动了解潜在风险,尤其是在高风险场景中。本文整理了当前常见的链上骗局类型、相应的防范建议以及安全措施,助你提升识别和规避 Web3 风险的能力。
一、诱导授权类骗局
恶意获取用户授权是诈骗者常用的手段之一。攻击者通过伪造授权交易,诱使用户签名,从而获取对其资产的操作权限。
1. 普通授权诈骗(Approval)
诈骗者通过以下方式诱导用户进行恶意授权:
- 钓鱼链接:在社群中散布所谓“高收益”交易信息,引导用户点击链接,实则为“存款挖矿”或“质押空投”等骗局,目的是窃取授权。
- 场交易伪装:冒充场外交易商户,要求用户进行小额测试转账(如 1 美元),实际是诱导用户签署授权交易,进而控制其资产。
安全防护机制:
- 对访问的网址进行恶意检测,拦截风险链接;
- 即使网站未被标记为恶意,仍会拦截向外部账户地址的授权;
- 自动阻止对已知恶意合约的授权;
- 在特定网络中(如波场),若签名内容与描述不符,也会拦截交易。
如何自我保护
- 保持警惕,勿轻信社交媒体或群聊中的理财建议,尤其是附带未知链接或宣称“高收益”的项目;
- 避免与未知合约交互,仅在充分了解并信任的平台或 DApp 上进行操作;
- 拒绝签署不明来源的交易签名,仔细核对授权对象与金额;
- 了解新型授权方式(如 Permit/Permit2)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2. Permit 与 Permit2 授权诈骗
Permit 和 Permit2 本是 Uniswap 推出用于节省 Gas 费的机制,但也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诈骗。
安全防护机制:
- 清晰展示交易类型为 Permit 授权,并标注涉及的代币、权限范围及过期时间;
- 自动拦截高风险 DApp 发起的授权请求,并提示用户重新审核交易风险。
3. eth_sign 签名诈骗
eth_sign 允许用户对任意交易哈希进行签名,相当于开具一张“空白支票”。诈骗者常诱骗用户使用 eth_sign 构建定制化交易以盗取资产。
安全防护机制:
- 鉴于 eth_sign 的高风险性,系统会自动识别并拦截此类交易。
二、截图与录屏窃取私钥
诈骗者常冒充投资顾问或交易专家,诱使用户在屏幕共享或截图过程中泄露私钥或助记词。
安全防护机制:
- 在敏感界面禁止截图和录屏,并主动提示风险;
- 阻止在屏幕共享中展示助记词。
如何自我保护
- 采用手写方式记录助记词,并妥善物理保管,避免电子存储;
- 绝不向任何人透露助记词或私钥;
- 避免接受远程协助,尤其是在需展示密钥的情况下。
三、恶意空投诈骗
诈骗者通过向大量地址发送毫无价值的代币,诱使用户与钓鱼网站交互,试图卖出这些代币,从而导致资产被盗。
安全防护机制:
- 自动隐藏疑似恶意的空投代币,防止用户误操作。
如何自我保护
- 不随意与未知空投代币进行交互,事先查验代币信息;
- 拒绝通过非官方渠道登录所谓“代币销售”网站。
四、相似地址诈骗
诈骗者通过生成与用户常用地址高度相似的假地址,诱导其向错误地址转账。
安全防护机制:
- 在转账页面列出相似地址,提示用户仔细核对。
如何自我保护
- 转账前认真校验地址首尾字符;
- 使用地址标签功能帮助快速识别常用地址。
五、项目方跑路骗局
部分恶意项目方可能滥用此前获得的用户授权,转移用户资产后卷款消失。
安全防护机制:
- 提醒用户及时取消长期未使用的 DApp 授权。
如何自我保护
- 谨慎授权,特别是那些承诺“高回报”“零风险”的 DApp 或合约;
- 定期清理不再使用的授权。
拉地毯骗局(Rug Pull)
与跑路骗局类似,诈骗者通过炒作代币吸引用户买入,随后拉高价格并抛售,使用户无法卖出而蒙受损失。
安全防护机制:
- 内置引擎评估代币风险,拦截高风险购买行为;
- 支持多链风险代币检测。
如何自我保护
- 在官方平台查验代币信息后再决定是否买入;
- 避免盲目追高,尤其是不熟悉的项目。
六、常见问题(FAQ)
Q1:什么是链上授权?为什么有风险?
A:链上授权是用户允许 DApp 或合约操作自己部分资产的机制。风险在于恶意合约可能获得超额授权,进而转移用户资产。
Q2:如何检查并撤销已有的授权?
A:用户可通过区块链浏览器或专用授权管理工具查询地址的授权记录,并及时撤销不必要的授权。👉查看实时链上授权管理工具
Q3:Permit 授权和普通 Approval 有何不同?
A:Permit 授权通过签名方式实现,无需 Gas 费,但同样具备转移资产的能力,因此需格外谨慎对待。
Q4:遇到可疑空投应该怎么做?
A:切勿直接交互。应先研究代币来源,必要时将其隐藏,避免访问不明链接。
Q5:如何防范相似地址诈骗?
A:使用地址本功能标记常用地址,转账时多次核对完整地址,避免仅凭首尾字符判断。
Q6:钱包安全措施能否完全杜绝诈骗?
A:安全机制能大幅降低风险,但用户自身的警惕性和操作习惯同样关键。切勿轻信他人,始终保持谨慎。
结语
加密货币诈骗手法不断演变,用户需持续学习、保持警觉,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资产。定期了解最新诈骗类型并掌握防范措施,是进入 Web3 世界的必备能力。希望本文能为你提供实用参考,助你安全探索链上生态。